医院动态
随着静脉治疗专科发展,人们对静脉输液治疗有了更高的要求。在众多的输液工具中,中线导管以其独特的优势于近年在临床中悄然兴起。
为了给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近日,在山东省立医院帮扶团队成员、PICC专科护士陈伟的指导下,我院重症医学科护士长徐月芝、副护士长张坤带领护理团队成功开展一例迷你中线导管置入技术,为中长期输液需求和外周静脉穿刺困难的患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血管通路装置选择。
患者为71岁老年男性,确诊脑出血2天入院。经上级帮扶专家和重症医学科护理团队一致评估,确定患者情况符合迷你中线导管置管适应症,遂选择左侧上臂头静脉实施穿刺并一次置管成功。患者住院10天后转出,使用期间回血良好,冲管通畅,无并发症,成功开通了一条手臂上的“生命线”。
迷你中线导管是一种新兴的外周静脉置管输液工具,长度介于短套管(<6cm)和中长导管(长度为15~30cm)之间,国外对它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较为广泛,国内则刚起步。该技术通常使用常规穿刺技术放置在前臂浅静脉,或采用超声引导技术放在上臂中段深静脉,尖端不超过腋窝。术后可留置1~4周,填补了普通留置针(3~4天)和PICC(1~12月)留置时间的空白,适用于快速大量补液、补血的患者,可间歇性输注高渗透压、刺激性药物及高压注射对比剂,置管后不需要X线尖端定位,价格适中,并且在医保报销范围内,可以有效减轻住院患者经济负担。
近年来,我院重症医学科护理团队始终深耕重症护理专科技术,为给重症患者提供多样化、优良合理的静脉输液通道,注重紧跟静脉输液专科前沿步伐,积极学习和引进静脉治疗创新诊疗技术。这次迷你中线导管置管技术的成功开展,实现了静脉输注全程的“一针治疗”,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减轻了对外周血管的损伤,保证了静脉通路,满足了中长期输液病人治疗需求,最大限度地保障了患者的生命安全,标志着我院静脉治疗水平成功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