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近日,冠县人民医院消化肾内科成功为一名血液透析患者实施了左上肢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这是我院消化肾内科独立成功完成的首例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标志着冠县人民医院在血液透析血管通路技术方面迈上新台阶,为尿毒症患者搭建了新的生命线。
患者董某,女,73岁,既往有糖尿病病史20余年,患者因“全身浮肿1周”于2020年11月5日入住冠县人民医院消化肾内科。患者全身水肿,尿量减少,伴有活动后气喘等心衰症状,查体可见精神差,贫血貌,双肺呼吸音粗,全身水肿,化验血肌酐538umol/L,诊断为糖尿病肾病,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经病情判定,该患者需要长期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但血液透析需要建立透析通路才能进行。结合患者目前病情,首先对患者实施了右侧颈内静脉置管术建立临时通路,使患者能够及时进行透析,以纠正患者水钠潴留和心衰等症状,几次透析后患者病情趋于平稳。长期透析则需要建立长期透析通路。因患者糖尿病病史,且肢体血管条件差,心功能较差,无疑加大了手术难度。经过术前血管超声评估,并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知情同意,肖起涛主治医师为患者进行了手术。经过消化肾内科团队及手术室团队的共同努力,成功为该患者实施了左上肢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为患者开通了生命线。术后触诊检查震颤明显,听诊杂音响亮,手术取得成功。 随着现代化血液净化技术的日趋发展,透析患者透析龄不断延长,血管通路问题日渐突出,而血管通路相关并发症也逐渐成为导致患者发病率、死亡率和医疗费用增加的重要原因。作为血管通路的使用者,最了解功能良好的通路需要符合的标准,如果能够进行相关手术及操作,则可以保证慢性肾脏病患者透析诊疗的连续性。基于以上原因,在院领导的支持下,在消化肾内科绳百龙主任和医务科齐立民主任多次沟通协调后,选派基本素质好的人员去山东省千佛山医院肾内科血管通路组进修、学习此项技术。 此例手术的成功开展,为尿毒症患者带来了福音,减轻了透析患者的经济负担。但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还有很多相关技术有待开展,比如,带Cuff中心静脉半永久透析导管植入术,超声引导下的腔内治疗及其他复杂的通路手术等。血管通路建立及并发症的处理往往涉及多个学科的技术,如术前血管评估需要多普勒超声协助了解血管条件是否符合标准,在并发症的处理中往往需要借助超声介入及放射介入技术。消化肾内科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及相关科室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有决心、有信心在科室发展和学科建设方面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逐步成长壮大起来,更好地为冠县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 科普 当患者eGFR<30ml/(min·1.73m2)时(包括首次就诊时即诊断需要维持性透析治疗的患者),应接受终末期肾病管理以及治疗方式选择的教育,治疗方式包括肾移植、腹膜透析、血液透析以及保守治疗。如果患者选择血液透析作为肾脏替代治疗方式,且预计半年内须进入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时,建议将患者尽早接受相关评估,首选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AVF)。目前尚无绝对理想的血管通路类型,参照国际上一些指南的建议,一般认为长期性血管通路应该首选AVF。 供稿 血液透析室 肖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