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一、什么是颅内动脉瘤?
颅内动脉瘤是发生在颅内动脉管壁上的异常膨出,由于血流长期冲击血管的薄弱部位而形成的凸起或鼓包,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位病因,在脑血管意外中仅次于脑血栓和高血压脑出血,位居第三,多发于40~60岁中老年。
颅内动脉瘤并不是肿瘤,不会扩散,更不需要放化疗,它是一种脑血管疾病,因形态像气球,似“瘤”而得名。简单来说,就是血管壁上出现了气球状的隆起,可以想象为一根用久了的水管上,鼓了一个包,一旦水管内的压力过高,水管就会破裂,因此动脉瘤破裂会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此类疾病死亡率极高。
二、病因
动脉瘤是可以发生在全身任何部位的动脉的,发生在颅内动脉的动脉瘤是较为凶险的一种,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为什么会得颅内动脉瘤这个病?以下几方面的因素预期有关:
1、先天因素
脑动脉壁的厚度为身体其他部位相同粗细动脉的2/3,而且脑动脉除了终末支,其主干和分支都是悬浮在蛛网膜下腔,周围没有组织支持,颅脑又是人体血流最为丰富的器官,脑动脉承受的血流远高于其他部位血管。
颅内动脉瘤形成的重要因素有中壁破裂、胚胎血管残留、先天性动脉发育不良或缺损等。脑动脉还有一个特点,在动脉分叉处,中间壁缺乏弹性纤维,平滑肌较少,由于血流动力学的原因,分叉部最容易受到冲击,因此临床诊断的动脉瘤在动脉分叉部最常见,且与血流冲击突出的方向相一致。先天性动脉发育不良不仅可发展成囊性动脉瘤,也可发展成梭形动脉瘤。
2、动脉粥样硬化因素
动脉粥样硬化使脑动脉的动脉壁弹性纤维发生断裂和消失,动脉壁变得脆弱,承受血流冲击压力的能力下降。硬化导致动脉营养血管阻塞和血管壁变性。
40-60岁是动脉粥样硬化发展的明显阶段,也是动脉瘤发生的年龄,这足以说明两者之间的关系。梭形动脉瘤尤其与动脉粥样硬化关联性更大,也可由先天性动脉发育不良所致。
3、感染因素
炎性动脉瘤约占所有颅内动脉瘤4%左右。全身感染可以造成脑动脉分支的炎性小栓子播散,这些栓子可能残留在动脉分叉处。颅底感染、颅内脓肿、脑膜炎等还可能会侵蚀炎症部位的动脉壁,引起感染性或真菌性动脉瘤。与真性动脉瘤相比较,感染性动脉瘤通常形状不规则、发生在多个部位。
4、外伤因素
闭合性或开放性脑损伤都有可能导致创伤性颅内动脉瘤。外伤可能因损伤暴力、异物、骨碎片等直接损伤动脉壁,或者因为血管牵拉、撞击颅内硬质的颅骨或硬膜结构导致血管损伤,其结果是导致动脉壁破损或者变得脆弱,血流冲击下形成创伤性动脉瘤。创伤性动脉瘤多发生在颈内动脉海绵窦(颈动脉骨管周围颅骨骨折)、大脑前动脉(动脉撞击大脑镰)、后颅窝(蛛网膜系带约束下脑动脉在创伤暴力下被撕裂)。
战创伤因素如枪弹伤、弹片伤也是导致颅内创伤性动脉瘤的因素。枪弹或弹片由不同部位(如额骨、顶骨、颞骨和蝶形翼状突交界处)穿入或穿透颅脑,导致颅内血管损伤形成创伤性颅内动脉瘤。
医源性损伤因素如手术器械损伤等也可以造成创伤性颅内动脉瘤。
5、血流动力学因素
动脉瘤还可能与颅底动脉网异常增生(烟雾病)、脑动静脉畸形、颅内血管发育不良和脑动脉闭塞有关。这些都是因为存在颅内的血管病变,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在血流冲击的部位容易发生动脉瘤。
6、其他因素
其他因素如肿瘤也可以引起动脉瘤。
三、颅内动脉瘤会有什么症状?
未破裂的颅内动脉瘤可能没有任何症状,但是也有一些动脉瘤因其大小、位置不同会表现出一些症状:
1、局部占位相关的症状
较大颅内动脉瘤可能发生相应的压迫症状,例如,后交通动脉瘤容易造成动眼神经麻痹出现同侧眼睑下垂、瞳孔散大等症状;眼动脉段的颅内动脉瘤压迫可能会造成眼球突出、眼睑下垂、眼球外展等症状;相应功能区大型动脉瘤可以造成轻度偏瘫、失语、精神障碍、癫痫等对应症状;颅底中线的大型动脉瘤可以造成尿崩症等。当动脉瘤直径超过2.5cm时,也可以引起颅内压升高的症状。
2、预警性症状
动脉瘤扩张或少量渗漏性出血常引起局部头痛、眼痛、视力损害、恶心、颈僵硬、头晕、运动或感觉障碍,可能是脑动脉瘤破裂的前兆。
3、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症状
脑动脉瘤破裂后,蛛网膜下腔出血可伴有剧烈头痛、恶心呕吐、脑膜刺激、发热等症状,并伴有惊厥、意识障碍和动眼神经麻痹。脑动脉瘤破裂后可能反复出血,再次出血患者症状会进一步加重,意识障碍加深、出现新的症状和体征、甚至危及生命。
四、颅内动脉瘤的诊断标准
1. 脑动脉造影(DSA)是诊断颅内动脉瘤的金标准。
2. 核磁共振动脉血管成像(MRA)
3. CT动脉血管成像(CTA)
五、颅内动脉瘤如何治疗?
非手术治疗:防止出血或再出血,包括绝对卧床休息,镇痛,镇静,抗癫痫,导泻,使患者保持安静,避免情绪激动,使用止血药物,控制血压,降低颅内压,防止脑血管痉挛等处理。
手术治疗:一、开放性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目的是阻断动脉瘤的血液供应,避免发生出血。二、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弹簧圈、支架等)。
通过微导管将弹簧圈放入动脉瘤囊内,使动脉瘤囊内血流消失,消除动脉瘤破裂出血的风险。
六、预防方式
1、颅内动脉瘤的高危人群要做好筛查,定期体检。
2、避免诱因,要控制血压在稳定状态,避免血压大幅度波动。
3、避免剧烈运动或情绪激动。
4、生活作息规律,不吸烟,不过量饮酒,不熬夜,合理运动。
5、饮食方面:低盐低脂均衡饮食,多食蔬菜瓜果及优质蛋白。
供稿:神经内一科 卞焕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