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儿童腹痛的常见原因之一,多见于3-10岁儿童。
一、定义与病因
1、定义:肠系膜淋巴结炎是肠系膜淋巴结的炎症反应,常继发于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
2、好发年龄:学龄前及学龄期儿童(7岁以下更常见)。
3、病因:多由病毒(如腺病毒、柯萨奇病毒)或细菌感染引发,与免疫力较弱、反复感染有关。
二、症状表现
1、腹痛:多为阵发性脐周或右下腹痛,程度中等,活动后可能加重。
2、伴随症状:低热(通常<38.5℃)、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精神欠佳等,可能伴有腹泻或便秘。
3、触诊特点:腹部柔软,压痛部位不固定,无反跳痛。
三.超声诊断标准
1、淋巴结肿大:单个淋巴结短径28mm (或长径>10mm),或簇状分布。
2、超声表现:淋巴结呈椭圆形、边界清晰,皮质增厚,血流信号可能增多。
3、鉴别诊断:需排除阑尾炎、肠套叠等急腹症。
四、治疗方案
1. 一般治疗:患病儿童应保证充足的休息减少活动量,避免剧烈运动,以减轻腹部疼痛和身体不适。同时,调整饮食习惯保持饮食清淡易消化,营养均衡,多吃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的食物及新鲜的蔬菜水果,多喝水。避免辛辣、生冷、油腻等刺激性食物。
2. 物理疗法:可以用热水袋或热毛巾对腹部进行热敷,每次热敷时间约15-20分钟每天可热敷3-4次,有助于缓解腹部疼痛和肠道痉挛。但要注意温度适宜,避免烫伤儿童皮肤。
3.对症治疗:轻症以观察为主,腹痛可用解痉药(如颠茄合剂);发热或细菌感染证据时考虑抗生素。
4、自然病程:多数1-2周自愈,少数反复发作需排查免疫或消化系统问题。
五.何时需警惕?
1、持续高热>39℃、剧烈腹痛拒按、血便、腹胀呕吐提示并发症(如肠梗阻)。
2、超声显示淋巴结坏死、融合或腹腔积液需进一步检查。
六、预防与日常护理
1.预防:注意预防感冒,适当锻炼,增强体质。及时治疗龋齿、慢性扁桃体炎等感染灶。
2.饮食卫生:注意饮食规律和饮食卫生,避免使用不洁实物,减少肠道感染风险。
3.保暖:注意腹部保暖,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物,防止腹部着凉。
4.适度运动:鼓励孩子适度运动,增强体质,但在疾病发作期间应避免剧烈运动。
5.心理关怀: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给予关心和陪伴,避免孩子因疾病产生焦虑等不良情绪。
家长须知:该病预后良好,但需与阑尾炎等急症区分。若孩子腹痛反复或加重,建议儿科复诊复查超声。平时记录腹痛时间、频率及诱因有助于医生判断。
供稿:超声医学科-秦丽平